发布日期:2025-07-04 22:22点击次数:167
今年贵州省委一号文件《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特别提出,贵州省将构建食物多元化供给体系与节约长效机制,适度开发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粮库”,而竹产业是该《意见》里明确要重点发展的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竹笋是贵州特色食用林产品,近年来,贵州省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竹笋食品,目前,贵州省笋用竹林面积300万亩,鲜竹笋年产量达58万吨以上,其中方竹笋28万吨以上,毛竹笋30万吨以上,成为贵州落实大食物观理念的生动实践。
记者从贵州省林业局获悉,近年来,贵州多举措推动竹产业发展,至今已取得一定成效。
实现竹资源省内全域化覆盖
贵州省现已实现竹资源省内全域化覆盖,竹林总面积达506万亩,形成“山山有竹、四季产笋”的生态格局,方竹、毛竹、楠竹等多样竹种适配不同海拔和气候,可支撑全年差异化采笋。
方竹笋有“肉质脆嫩、腹空极小”的品质特点,营养与健康价值突出,经检测,其蛋白质含量达12%,脂肪仅为0.4%,兼具“高营养、低热量”的优势。方竹笋生长环境及物候特性较为稀有,仅分布于海拔1000-2500米的大娄山高山地带,依赖云雾缭绕、湿润冷凉的山地气候。据介绍,在全球原生方竹核心产区中,遵义市桐梓县拥有面积最大(超100万亩)、保存最完好的方竹笋野生资源。方竹笋独特的方形结构使其在竹笋品类中具有极高辨识度。与竹笋常规生长周期不同的是,方竹笋不发于春而茂于秋,为反季节生长,出笋期为每年8-11月(故称“八月笋”),填补了秋季鲜笋市场空白,因而具有稀缺性竞争优势。
赤水市是贵州春笋主产地,该市春季主产楠竹笋,产量较大、供应量稳定。楠竹笋具有鲜嫩质脆等特点,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长期以来走俏四川、重庆等地。此外,铜仁市六龙山乡等新兴产区积极开发当地特色笋,打造了“六龙山野生竹笋”特色品牌。
近年来,通过有规划、有步骤地发展竹产业,贵州省逐步形成了以大娄山竹产业带、赤水河竹产业带、武陵山竹产业带、清水江竹产业带为核心的“两山两水、星罗棋布”的竹产业发展格局,为有效利用竹资源、全域开发竹笋奠定了基础。
黔北大娄山系主要包括贵州省桐梓、绥阳、正安、习水和道真等县,以金佛山方竹现有林改培为主重点开发竹笋,形成大娄山方竹笋产业核心区。赤水河毛竹笋产业带包括赤水河下游的赤水市和习水县,重点对现有毛竹林改培,兼顾合江方竹等中小型笋用竹林培育。
武陵山毛竹笋产业带、清水江毛竹笋产业带主要开发毛竹笋。在开阳、大方和七星关地区分布的金佛山方竹,盘州地区的毛金竹,雷山县的高节竹等均是开发食用竹笋的优质竹品种。
竹笋加工方兴未艾
贵州省竹笋加工主要集中在桐梓和赤水两大核心产区。桐梓县依托全球最大的原生方竹资源,建成“中国竹笋交易中心”。该中心配备了12条现代化生产线,涵盖水煮笋、烘干笋、即食笋、速冻鲜笋等,年加工鲜笋能力达1.2万吨,年产值突破1.28亿元,是我国最大的方竹笋加工枢纽。
保鲜工艺的不断进步推动桐梓竹笋食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在产笋季节,中国竹笋交易中心收购桐梓县20余万户笋农的竹笋,要求鲜笋在4-8小时内完成进场。通过液氮低温速冻工艺加工罐装的水煮笋保鲜期能达到24个月,可常年为客户供应锁鲜笋。
作为赤水市重点产业,2024年,该市竹笋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0.76亿元,加工销售各类竹笋14万吨,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90亿元。去年,赤水市引入竹笋压榨技术,解决鲜笋初加工储存难的问题,目前该市主要出产压榨笋、笋干、玉兰片等笋产品。此外,赤水市在稳定产出初级笋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竹笋精深加工,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开发了调味笋、酸辣笋、油焖笋等深加工即食笋类产品,加工竹笋超3万吨。
贵州竹笋销售市场不断拓宽,除了四川、重庆等稳定的销区,还进入北京、上海、浙江地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良好的销路支撑笋产业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赤水市扬程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在北京、上海、成都、重庆、东莞等地建立了竹笋分拣、加工、配送中心,覆盖华北、华东、西南、华南区域无利息配资,还成为“珠海菜篮子”农产品稳供企业,并与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新发地韵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海南和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基地直供合作关系。该合作社对接上海客户,把赤水冬笋的收购价格直接与上海、杭州市场接轨,此举带动赤水市几万户竹农增收,2024年该合作社向上海销售竹笋收入3484万元。(记者杜涛)
下一篇:没有了